最近忠孝橋引道拆除在台北城史上算是大事一件,主要就是糾正了當年以交通之名硬強加在北門上頭的跨橋之錯。說起這案子,凡是台灣唸過都市規劃設計的設計師、大學教授都會拿這個當作錯誤示範的例子,大談都市的軸線該如何如何,不過我個人比較在意之後北門還原地理位置後的設計處理方案,而且說真的,忠孝橋其實沒什麼好講的。
倒是因為這案子,讓我想起台北橋,一個歷史較久遠的連外橋樑。台北橋早在清末光緒年間,劉銘傳就因建鐵路之際,請了匠師造了一座木橋,好聯繫當時的河兩岸商業貿易需求,可惜後來遭洪水沖毀,直至日據期間,於1921年,日人建造鋼桁架橋,成為著名的台北大橋,也是現在台北橋的前身。只是後來台灣氣候與缺乏保養,在民國55年拆除,改建成現在所見的水泥橋模樣。
說來有趣的是,這些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史料,但在二十年前當我還在一家事務所當菜鳥時,因一個案子需要建模時,我竟在毫無資料的情況下,用當時CAD的3D功能還很多限制的時代,自己就憑印象硬是建了一座跟台北橋幾乎一模一樣造型的3D橋,因為當時我認為一座跨河大橋就應該長這樣子,但奇特的是,台北大橋是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拆除改建了,而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建的就是台北大橋的模樣,而我小時候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還是西螺大橋,那到底我是從哪裡得來的印象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