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沿著記憶去旅行(2)【古厝與空間篇】


基本上,如果想對澎湖傳統民居或古厝有興趣的話,國內都曾出過專書或以此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簡單地說,澎湖民居型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厝身」這種樣式,以望安花宅為例,是一大戶住宅中最主要單元,只有一座「大厝身」的稱為一落,有兩座「大厝身」的稱為二落。一座「大厝身」配上左右各一間邊間,形成三合院型態的稱為一落二櫸頭,左右各二間邊間的稱為一落四櫸頭。「大厝身」內又分為中間的大廳和二間邊房。但基本上是大戶人家才有這樣的能力作這樣的配置,一般的民宅恐怕就是單一大房子。澎湖其他還有多處古厝群,例如西嶼鄉的二崁、白沙鄉的瓦峒村與七美鄉的中和村等,只可惜,這次時間的關係,只去了西嶼鄉的二崁,有點可惜。

但這次旅行讓我有點感傷的是,過去了二十多年後,花宅更顯得落寞許多,許多宅院幾乎都是荒廢及滿院雜草的狀態,或許那種時間落魄感在這些廢墟中更顯突兀。當年帶領我們的林會承教授,跟一群在這些古厝間穿梭的學生們,當年對於這些民居的讚嘆如今已成了觀光客的喧嘩嬉鬧。回來看著澎湖觀光局官網上對古厝修復的經費補助看似善意,卻依然不自覺地流露出官方的傲慢,大聲嚷嚷的有三百萬元的補助經費喔,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的模樣,我突然覺得台灣在文化保存真的只有靠民間有志之士跟學界的努力才可能有延續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