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下面的年表只是把一些大變化列列,但像一些小區域變化,道路系統的變化,如天橋、地下道、陸橋的拆廢等等都還沒列入,所以有朋友想到自家附近區域變化的也歡迎補充喔。
︿︿︿︿︿︿︿︿︿︿︿︿︿︿
★ 1930年代 西門町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街」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西門町為長期代表臺北最繁華的娛樂流行聖地,武昌街二段更是其中最精華昂貴的路段。1985-2000年間,由於臺北市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的商圈地位經歷中衰,幾度式微。
★ 1961年 中華商場落成啟用。而於1992年10月20日之後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而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 1964年 基隆河第一次於1964年11月5日至1965年7月19日處理士林段的基隆河,原河道後來填平,東岸為基河路,西岸為士商路接承德路四段。
★ 196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士林區外雙溪開幕。
★ 1967年 中國國民黨為確保於戰時省會[109] 的執政地位而於
★ 1967年依1930年頒布之《市組織法》將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
★ 1968年 將原臺北縣與陽明山管理局加起來共六鄉鎮(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木柵、景美)併入臺北市,擴大臺北市行政區域,以因應人口增長趨勢,並積極開拓東區田野發展。
★ 1975年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第三次大會的第一次會議紀錄:「我臺北市爲首都所在地,爲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之樞紐,尤爲國際觀瞻之所繋...」
★ 1983年7月12日 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舉行動工典禮
★ 1983年 信義計畫地區第一次通盤檢討,開始變更國父紀念館以東地區為特定專用區,目標為設新市政中心及次商業中心以引導都市均衡發展,疏解西區(台北車站、西門町一帶商圈)的商業擁擠並增進東區繁榮及居民都市生活之便利
⊙ 改變:信義計畫區大約在基隆路一段、信義路五段、松德路、忠孝東路五段這一塊包圍的地方。早期此區域的土地皆由國防部所有,聯勤44兵工廠即座落於此,周圍並設有不少眷村(如:四四南村、四四西村等)以就地安置在兵工廠工作的軍眷家屬。
★ 1984年美國麥當勞與7-11超商等新型外資商店的進駐臺北,這兩家指標商店的引進,使臺北產生極大的變化,許多傳統型的商店相繼被取代。
★ 1985年底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展覽大樓完工。1986年1月1日,由經濟部委託外貿協會經營至今。
★ 1989年11月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完工
★ 1989年9月1日 台北車站包含DORTS.svg台北捷運台北車站主體工程(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線)穿堂層及月台層,當時藍線規劃使用台鐵第一月台)。完工啟用。
⊙ 改變:消除原有鐵路地面設施對市區所產生之阻隔,所以原有的地上鐵軌路線及兩旁鐵道景觀消失。
貫通重慶南北路、公園路,拓寬延長鄭州路至中山北路,銜接忠孝西路與承德路,使台北車站附近地區南北連通為今日面貌。
將原本台北專案部分路段及松山專案地面騰空土地和鄭州路改建為平面道路及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台北市政府定名為「市民大道」。
市民大道快速道路在1997年9月7日完工通車。
⊙ 萬華板橋地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專案
地下化鐵路部分,北隧道於1999年7月21日完工啟用[1];南隧道於2002年10月31日完工啟用;華翠大橋及縣民大道快速道路在2002年7月27日完工通車
⊙ 新建南港機廠
為了配合松山車站,台北捷運松山線、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建設及周邊都更,南港經貿園區等重大建設,南港專案已經於1998年8月27日奉行政院台 八十七交字第42387號函核定實施計畫。1998年11月1日開工[1],於2011年8月31日竣工,總共12年10個月,目前高鐵松山-汐止橫科基 地間隧道還在施工當中。
移除15處平交道,減少交通延滯。所以原本的鐵路平交道正式於台北市消失。
★ 1988年7月22日 臺北捷運北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外,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號稱「六線齊發」。
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
★ 1989年10月20日 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舉行動工典禮
★ 1991年11月11日至1993年11月10日 基隆河第二次在大直、松山、內湖、南港段實行第二次的工程,以利於基隆河洪水的宣洩。
⊙ 改變:松山段經截彎取直後產生大量河床地,開闢了大佳河濱公園。基隆河臺北市部分的兩岸,各設有15公里長的休閒用單車專用道。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新建人工河道,削去了社子島部分地區,同時堤防之興闢使社子島分為堤內與堤外二區,堤內地區之番仔溝因高速公路與重慶北路交流道之興闢,該河道已填築不復見。
因舊河道填築成新生地而與士林舊市區連成一片,簡稱士林廢河道,即基隆河舊河道。
★ 1993年 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成為當時全臺最高的建築
★ 1996年3月28日 不斷延後通車日期的木柵線通車,成為臺北捷運第一條(也是臺灣首條)通車的路線。後來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週年紀念日。
★ 1997年3月28日 淡水線淡水站-中山站和新北投支線通車;同年12月25日淡水線通車至台北車站。
★ 1998年12月24日 淡水線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及中和線完工通車,此時中和線暫與新店線和淡水線直通營運,直到 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完工通車。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此時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 1999年12月24日 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即為「雙十路網」。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也因此成為最重要的轉乘站。
★ 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 1999年 台北101動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啟用
★ 2004年9月29日 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
★ 2008年9月21日 臺鐵松山車站:新建地下化車站正式啟用,列車改行駛地下隧道及停靠地下化月台。
★ 2009年7月4日 內湖線完工,原木柵線在營運超過13年後自中山國中站連接內湖線延伸至南港展覽館站,並且全面更新為龐巴迪系統,全線作為木柵內湖線。
★ 2010年11月3日 新莊線臺北市段(大橋頭站-忠孝新生站)連接蘆洲線正式通車
★ 2012年9月30日 東門站完工通車。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此時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 2014年11月15日 台北捷運松山站:隨著松山線正式通車而啟用。
★ 1961年 中華商場落成啟用。而於1992年10月20日之後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而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 1964年 基隆河第一次於1964年11月5日至1965年7月19日處理士林段的基隆河,原河道後來填平,東岸為基河路,西岸為士商路接承德路四段。
★ 196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士林區外雙溪開幕。
★ 1967年 中國國民黨為確保於戰時省會[109] 的執政地位而於
★ 1967年依1930年頒布之《市組織法》將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
★ 1968年 將原臺北縣與陽明山管理局加起來共六鄉鎮(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木柵、景美)併入臺北市,擴大臺北市行政區域,以因應人口增長趨勢,並積極開拓東區田野發展。
★ 1975年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第三次大會的第一次會議紀錄:「我臺北市爲首都所在地,爲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之樞紐,尤爲國際觀瞻之所繋...」
★ 1983年7月12日 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舉行動工典禮
★ 1983年 信義計畫地區第一次通盤檢討,開始變更國父紀念館以東地區為特定專用區,目標為設新市政中心及次商業中心以引導都市均衡發展,疏解西區(台北車站、西門町一帶商圈)的商業擁擠並增進東區繁榮及居民都市生活之便利
⊙ 改變:信義計畫區大約在基隆路一段、信義路五段、松德路、忠孝東路五段這一塊包圍的地方。早期此區域的土地皆由國防部所有,聯勤44兵工廠即座落於此,周圍並設有不少眷村(如:四四南村、四四西村等)以就地安置在兵工廠工作的軍眷家屬。
★ 1984年美國麥當勞與7-11超商等新型外資商店的進駐臺北,這兩家指標商店的引進,使臺北產生極大的變化,許多傳統型的商店相繼被取代。
★ 1985年底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展覽大樓完工。1986年1月1日,由經濟部委託外貿協會經營至今。
★ 1989年11月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完工
★ 1989年9月1日 台北車站包含DORTS.svg台北捷運台北車站主體工程(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線)穿堂層及月台層,當時藍線規劃使用台鐵第一月台)。完工啟用。
⊙ 改變:消除原有鐵路地面設施對市區所產生之阻隔,所以原有的地上鐵軌路線及兩旁鐵道景觀消失。
貫通重慶南北路、公園路,拓寬延長鄭州路至中山北路,銜接忠孝西路與承德路,使台北車站附近地區南北連通為今日面貌。
將原本台北專案部分路段及松山專案地面騰空土地和鄭州路改建為平面道路及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台北市政府定名為「市民大道」。
市民大道快速道路在1997年9月7日完工通車。
⊙ 萬華板橋地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專案
地下化鐵路部分,北隧道於1999年7月21日完工啟用[1];南隧道於2002年10月31日完工啟用;華翠大橋及縣民大道快速道路在2002年7月27日完工通車
⊙ 新建南港機廠
為了配合松山車站,台北捷運松山線、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建設及周邊都更,南港經貿園區等重大建設,南港專案已經於1998年8月27日奉行政院台 八十七交字第42387號函核定實施計畫。1998年11月1日開工[1],於2011年8月31日竣工,總共12年10個月,目前高鐵松山-汐止橫科基 地間隧道還在施工當中。
移除15處平交道,減少交通延滯。所以原本的鐵路平交道正式於台北市消失。
★ 1988年7月22日 臺北捷運北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外,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號稱「六線齊發」。
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
★ 1989年10月20日 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舉行動工典禮
★ 1991年11月11日至1993年11月10日 基隆河第二次在大直、松山、內湖、南港段實行第二次的工程,以利於基隆河洪水的宣洩。
⊙ 改變:松山段經截彎取直後產生大量河床地,開闢了大佳河濱公園。基隆河臺北市部分的兩岸,各設有15公里長的休閒用單車專用道。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新建人工河道,削去了社子島部分地區,同時堤防之興闢使社子島分為堤內與堤外二區,堤內地區之番仔溝因高速公路與重慶北路交流道之興闢,該河道已填築不復見。
因舊河道填築成新生地而與士林舊市區連成一片,簡稱士林廢河道,即基隆河舊河道。
★ 1993年 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成為當時全臺最高的建築
★ 1996年3月28日 不斷延後通車日期的木柵線通車,成為臺北捷運第一條(也是臺灣首條)通車的路線。後來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週年紀念日。
★ 1997年3月28日 淡水線淡水站-中山站和新北投支線通車;同年12月25日淡水線通車至台北車站。
★ 1998年12月24日 淡水線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及中和線完工通車,此時中和線暫與新店線和淡水線直通營運,直到 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完工通車。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此時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 1999年12月24日 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即為「雙十路網」。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也因此成為最重要的轉乘站。
★ 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 1999年 台北101動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啟用
★ 2004年9月29日 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
★ 2008年9月21日 臺鐵松山車站:新建地下化車站正式啟用,列車改行駛地下隧道及停靠地下化月台。
★ 2009年7月4日 內湖線完工,原木柵線在營運超過13年後自中山國中站連接內湖線延伸至南港展覽館站,並且全面更新為龐巴迪系統,全線作為木柵內湖線。
★ 2010年11月3日 新莊線臺北市段(大橋頭站-忠孝新生站)連接蘆洲線正式通車
★ 2012年9月30日 東門站完工通車。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此時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 2014年11月15日 台北捷運松山站:隨著松山線正式通車而啟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