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走在大山背動人的金色豔陽下

— 兩天一夜的台三線冬季之旅有感

時間的安排總是很巧妙。這次應新竹縣文化局、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邀請的「悸動台三線」之旅,在無太多想像的情況下,原本以為只是一趟單純的文化之旅時,卻在這趟兩天一夜的旅程中不斷的挖掘過去的記憶並與之交錯。如今回想起來,或許這老天爺總是有些巧妙的安排。而這一次的行程主題當然便是以台三線上的幾個地方如關西、橫山、竹東、北埔以及峨眉等鄉鎮,作為這次旅途的主要路線主題。


12月20日至21日兩天一夜的行程,對於一般的觀光的習慣是相當舒適而愜意的,而在主辦單位細心的安排下,整個的路線亦都顯得饒負趣味且兼顧深度與廣度。而第一天的路線則包括了【關西】的景泰茶行、木匠老街、牛欄河老橋區及【橫山內灣】的劉欽興漫畫館、內灣老街。第二天則是【北埔】的姜阿新故宅、金廣福公館、【竹東】意念工坊及【峨眉】峨眉天主堂。

其實這次出發前一直希望能夠帶著全家大小出動遊玩,因此最後雖然仍是單身出遊,但心中仍一直在想下次該如何規劃才能帶著全家一起探訪這塊純樸的小鎮地方。所以儘管整個形成都很棒,然而當我看到內灣車站居然仍有著四節車廂的火車時,心想終於有小朋友可以玩的景點,你知道,對於許多男孩子而言,火車鐵道永遠有著無比的吸引力,所以我總想著或許在路線的規劃上,是可以針對不同的遊客規劃出不同的路線玩法,當然,在現階段,一般的玩法大都只有走馬看花的玩法,也因此深度旅遊是非常需要的,然而對於十歲以下小朋友的需求,卻又與大人們不同。事實上總覺得,火車站與鐵道在當時及歷史上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這兩年台鐵在必須面對轉型的過程中,小的支線旅遊開發其實是可以讓沿線的鄉鎮有著串連的規劃。只是在這十年,所看到的觀光規劃,總是一再重複慣性的思維,當一個案例成功時,就開始不斷的複製甚至很粗糙的橫移卻不顧每一地方原有的特色或優勢,結果變造成幾條老街的重整似乎都並不太成功,雖然多了幾分熱鬧,卻少了當初初次造訪老街時的那份感動。

也因此,我感嘆工藝老師傅的凋零,但看著他們用著古老的器具時,我同時亦在想著,是否該引進新的工匠設備而讓新的生命有重新注入的機會?當然,翌日我們在意念工坊看到這樣的新希望,然而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全面性的復甦與新血的投入,而非僅是單一的兄弟辛苦的經營。或者更普羅的作法是事先準備好一些已經處理過的材料(如生茶或部分木頭零件)讓參觀者可以親自參與,體驗當年這些木工師傅或製茶過程的其中甘苦或樂趣,或許是另一種更可以深化的文化學習與傳遞。

我們需要:新型態的社區總體營造與更細緻的觀光規劃企畫案,甚至是這兩者的結合或跨部會的支持與更多不同領域的頂尖人士的加入。一個深耕台灣的全面性專案。而這正是這幾年來在職務之餘不斷思索的事情。

所以看到劉欽興漫畫館的現狀,並聽到他們當初非常辛苦的創建過程,同樣的想法再次浮現心頭,或許在過去經費非常拮据的情況,能有這樣的規模現狀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然而或許在未來,在摒除地方各派系的心結與過往恩怨下,新的鄉鎮規劃才有新的契機出現。



相對於第一天的行程,具有豐厚歷史的北埔則顯得古色古香,記得第一次造訪北埔同樣是當年在建築系唸書的時候,那時的北埔其實已經被許多建築系的老師們視為台灣少數擁有許多瑰寶古蹟之地,而靠著許多建築系的師生努力,這些年來,北埔儼然已逐漸成為欣賞古蹟之美的重鎮。

倘若要完整的探索這樣的一個小鎮,或許伴隨一份詳盡而完整的文化地圖是會更好的,尤其在老宅訪探姜阿新故宅、金廣福公館的部分,非常難得的能透過雕塑家許和義先生及黃理事長暢談北埔的歷史掌故,覺得是一定比單純靜態的解說牌來得更生動而精彩。

至於最後拜訪的意念工坊,看到范家兄弟在產業沒落與時代變遷等各種衝擊下必須面臨問題時的積極態度,這讓我想起一位長輩說的話,「所謂文化就是自己努力創造出來值得保存的事物。」至於傳統,我更相信,唯有靠鮮活的每一世代人們,才是維繫下去的不二方法吧。


***********************

在關西鎮上,我們先來到牛欄河老橋區上的兩座橋,(圖1, 儘管目前親水公園仍在整治當中,但看著一座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渠道及河堤(圖),似乎訴說了這條溪河與附近居民在生活上的情感意義,因為兩旁出現的爬提小徑(圖)或。所種植的樹木植物,都暗示了這樣的關係。







在解說員的說明下,我們從橋墩下穿越了原有舊橋與新橋之間的歷史痕跡(圖2, 3),






之後走上河堤,我們來到了有著傳統工匠比鄰而居的木匠老街,而在穿梭這些有著當年輝煌歲月的巷弄時,彷彿回到當年唸書時,參加古蹟之旅的興奮心情,回想起來,當年跟著系上老師跑遍全台大大小小主要的古蹟、古厝及各地老街時,那時這些地方都呈現落寞敗壞的景象,二十年過後,這些代表台灣歷史的生活紀錄,


之後我們再驅車前往景泰茶行(圖),這間號稱當時客家製茶產業中規模最大的製茶場,在挑高近三層樓的空間裡,除了觀賞由當地居民拍攝的一條木匠老街的素人紀錄片外,我們還聽著茶場負責人訴說當年整個關西一帶茶葉產銷的風光時代。然而隨著參觀工廠四處閒置的機具、設備時,心中總想著,在時代的變遷下。
觀賞其他更多相關圖片,可連結至此

沒有留言: